“向前3厘米,向右再移3毫米……”在位于連江縣潘渡鎮貴安村幾百米處的山坡上,只見中鐵二十局六公司福州港口后方鐵路項目精測室主任王志明眼睛一眨不眨盯著和他一般高的全站儀,用對講機對100米開外的測量員喊著工作指令。每完成一組測量任務,王志明都要在隨身攜帶的本子上記錄清楚所有的數據,然后再開始下一處工作。
1993年畢業于西安科技大學工程測量專業后,王志明就開始了頭頂烈日、腳踏泥濘、風餐露宿的測量工作,在平凡的崗位上一干就是30年。
談起對測量工作最深切的感受,一向沉默不語的王志明眼睛忽然明亮起來,話匣子打開了:“30年里,爬過百米高山、越過孤寂山嶺、涉過清澗溪流、穿過荊棘叢林、跨過戰后雷區……經歷的事情太多,遇到的突發情況太多,好多想起來都有點后怕?!?/p>
2006年,王志明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遠赴異國他鄉,參與建設安哥拉羅安達鐵路工程。該鐵路線路穿越原始森林、沼澤濕地和戰后雷區,自然條件惡劣。
每次完成測量任務,王志明和同事們的衣服早已濕透,汗水順著他的臉頰往下直流?;赝菞l無人敢跨越的“生死線”,他們互相調侃:“今天咱們又躲過一劫,可以好好睡一覺?!本蛻{著這樣不怕苦、不怕死、敢于抗爭、勇于奉獻的精神,王志明順利完成了455公里的安哥拉羅安達鐵路的各種測量任務。
“老王,這么大的鐵路項目,就需要你這樣的專業人員搞測量,換誰我都不放心?!?015年,重慶渝懷涪秀二線鐵路項目上場之初,項目負責人多方打聽終于打通了王志明的電話。就這樣,王志明從山西輾轉到重慶,開始了為時7年的測量生涯。
涪秀二線項目群山環繞、地形險峻、橋隧眾多,臨近既有線施工,測量任務繁重,測量難度大。有一次,為了趕在天窗點前進網測量,王志明早上4點起床,冒著大雨前往50公里外的復測點。路上,為了避免儀器被雨水打濕,王志明用自己的衣服蓋住儀器;怕半路碰撞、顛簸,他就把測量儀器像抱孩子一樣緊緊抱著,生怕碰著了、撞著了。測量完,還不忘拿毛巾將測量儀器的雨水全身擦一遍,放在安全地方晾干。
而錨桿框架梁都是在二三百米的山脖子上,為了完成測量任務,王志明帶領其他測量員經常攀爬到230多米的山頂上去測量。沒有路,完全靠徒手攀爬,經常讓大山里一些帶刺的雜草劃破手臂、刮爛衣褲。累了稍做休息,再沿著近乎垂直的山體繼續攀爬。
有一次,凌晨3點多,王志明接到工作任務要去搶險,這一去,整整24小時沒有合眼??柿撕瓤谒?、餓了啃點饅頭、困了打個盹,就這樣硬撐著、透支著身體把險區的地形測量完才肯休息。
如今他來到了線路全長35公里、跨2個區縣、6個鄉鎮、15個村莊的福州港口后方鐵路項目。地處于山林地帶、山大溝深,路線長、橋隧占比大、地質條件差、安全風險高。白天,除了去現場勘察測量外,晚上王志明還得整理白天的測量數據、布設隧道監控點、符合圖紙、提前安排明天的工作、協調分組等。
三十載風雨路,一生測量情。從事測量30年,每天都在跟點、線、面、數字打交道。對普通的人可能早都厭煩了這樣單調、枯燥又乏味的工作,可對于王志明來說,卻從無怨言。
“為啥師傅干了一輩子測量還這么負責、敬業?!蓖降芡蹊D不解地問。50多歲,頭發花白、皮膚黝黑的王志明卻笑著說:“我一輩子只干這一件事,肯定要把它干好,更不能半途而廢?!?/p>
正說著,王志明的手機響了,接完電話,他背起測量儀器、戴上安全帽,就直奔施工現場……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