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高亢的信天游掩蓋不了黃土高原的憂傷,母親河嘆息著從這里走過,紅色的火種扎根在平脊的黃土上。這最淳樸的地方,埋著振興中華的種子,帶著黃土地的夢想,讓中國夢在大地奏響。
東方欲曉,莫道君行早;巍巍寶塔,指引來時路。延河之畔、寶塔山下,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中鐵二十一局四公司西延高鐵項目一群年輕的建設者用他們的血汗和青春,為老區發展涂上了絢麗的一筆。
西延高鐵項目人員平均年齡不超過35歲,是一個充滿青春與朝氣的集體。這群90后在革命老區,用青春守護“紅色高鐵”。
呂奔就是眾多90后中最特別的一個。作為文科生的他,在進入這個行業之前對工程一竅不通,甚至看不懂圖紙,一切都要從零開始。
“沒有傘的孩子只能奮力奔跑!”年僅26歲的呂奔為了盡快勝任工作,他靜下心來,積極主動向老師傅學技術,本著“包哪個點,就要把這個點的所有東西學全、摸透”的要求,他廢寢忘食地查閱資料,對照每一張圖紙,研究每一項工藝,為了弄明白一個問題,掌握一項工藝,完成一項任務,呂奔經常通宵達旦、徹夜不眠。通過他的努力,僅僅用了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便可以嚴格按施工工藝獨立完成隧道的測量放線工作。
項目青年技術員探討施工方案(中鐵二十一局四公司 供圖)
“哪里需要,我就往哪里沖。年輕不僅要埋頭做事,還要抬頭看路、低頭做人。我將繼續扎根施工一線,為公司高質量發展毫無保留奉獻青春力量?!闭勂鹞磥淼陌l展和打算,呂奔的目光自信而堅定。
“能吃苦”“穩重心細”“‘90后’測量好手”,這是大家對陳靖的評價。
夜幕低垂,陳靖風塵仆仆地從施工現場回到項目部,剛卸下皮卡車上的測量儀器,他就毫不停歇地坐在電腦前處理起今天水準測量的記錄數據?!皽y量工作對精度的要求非常高,可謂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真的一點兒也馬虎不得,培養細致認真的工作態度和良好的工作習慣很重要!”陳靖時常告誡自己。作為主管測量工作的隊長,他今年剛滿30歲,接觸測量工作五年,從一名連測量儀器都不會用的測量學徒,逐步成長為一位能在重大項目中獨當一面的測量主管,他走過了一段刻苦求學和鉆研業務的成才之路。
深知此事不易的他,在平時的工作中,總是熱心地把自己學到和掌握好的技術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其他人。無論是誰遇到測量上的問題向他請教,都會耐心地解答,有時甚至手把手一步一步地教他們使用儀器、計算公式。在測量放樣過程中,他對青年技術人員嚴格要求,坐標計算、放樣記錄、測量復核的每一步都細致把關,培養青年技術人員嚴謹的作風和良好的習慣,為項目培養了一批優秀的測量人員,贏得了同事們的一致稱贊。
柴旺也是一名90后,他從入職就立志要把這份工作做好、做出成績。為了盡快勝任工作,白天跟隨工程部部長和領導穿梭于項目現場,晚上就一頭扎進設計圖紙中,通過圖紙全面了解項目總體情況。同事問他,“你一個新來的員工這么拼干嘛?”“畢業也有兩年啦,趁現在年輕,必須拼一拼、闖一闖”,他堅定而響亮地回答。
他是一名勤勤懇懇的90后技術員,有時候為了編制工程資料或施工方案更是凌晨兩三點才回宿舍休息。參與項目技術變更事務的他,用腳印踏遍了全線每一個樁號。每次接到變更任務時,他總是第一時間實地調查數據。對待任何工作,他都會拿出十分態度,想方設法把事情做好。初認識他的人覺得這個人太較真、愛挑刺,但是熟悉他的人就知道他只是“精益求精”,這也是他一直堅持的工作態度。
項目青年技術員監測隧道施工情況(中鐵二十一局四公司 供圖)
項目工區離著市區不遠,也就半個小時的車程,可他們不約而同的選擇讓同事回家,自己堅守在工區里。施工雖然辛苦,可他們的心緊緊的擰在了一起。
想家嗎?想家呀!
但是為了項目順利進行,為了老區人民早日坐上高鐵,他們連續數周吃住在工區,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有時候在睡前,即使躺下了還要對明天的任務進行一定的細化,對重點環節加以強調……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在千里的鐵道線上,他們是年輕的力量;在繁忙的施工陣線上,他們是堅守的青年先鋒!
西延高鐵建成投入運營后,西安至延安的運行時間將從目前的2個半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對深入推進西部大開發戰略、助力革命老區鄉村振興、加快構建包海高速鐵路通道,進一步完善優化國家高速鐵路網絡布局、提升陜西省區位優勢和全國鐵路網樞紐地位具有重要意義。
滔滔延河水,流淌著老區人民加快發展的期待,深深紅土情,鐫刻著鐵路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承諾。不久的將來,西延高鐵將翻越連綿起伏五嶺,從這連片的稻田上穿越而過,猶如一條長龍,蜿蜒其間。這群年輕的建設者,將用青春和汗水,用忠誠和擔當,在黃土高原上鋪就一條改革發展的圓夢之路,奮力譜寫革命老區發展新篇章。
【編輯:釗倫】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