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為展示當代橋梁青年的良好形象,樹立青年楷模,促進橋梁行業青年隊伍建設,激勵青年橋梁人肩負職責和使命,《橋梁》雜志社在四川瀘州舉辦了“對話青年橋梁人——五四特別活動”,邀請了國內12位年輕的橋梁人分享自己的建橋故事。中國鐵建大橋局科技信息部(技術中心辦公室)副部長(副主任)、橋梁工程二級專家兼四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趙健作為青年橋梁人代表受邀參加本次活動。
演講中,趙健講述了自己從求學到投身橋梁建設行業的歷程,分享了建橋架橋的心得體會,看著一座座橋梁拔地而起的自豪之情。
趙健正在進行演講(林淼玲 攝)
時代呼喚擔當,青年勇擔重任。時間回到2019年,趙健還沉浸在兒子剛出生才幾天的喜悅中時,了解到廣州明珠灣大橋急需一名科研攻關人員,趙健沒有絲毫猶豫,第一時間與家人商量后主動報名前往一線。而這一走,就是4年。
作為世界最大跨度三主桁鋼桁拱雙層橋,廣州明珠灣大橋在建設過程中面臨著多項施工環境考驗和建造技術難題。趙健帶領團隊夜以繼日查閱資料,利用BIM技術平臺、風洞試驗測算演練,不斷修改優化施工方案。經過一千多個日日夜夜,大橋于2021年6月按期實現通車,為企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筑造了一張優質的橋梁名片。依托大橋,趙健團隊研發了多項橋梁建造關鍵技術,首次實現了“三維激光掃描監控技術”在大型復雜結構橋梁中的應用,申報國際專利8項、國家專利60項、省部級工法14項、授權軟件著作權8項、發表學術論文13篇,出版專著1部,并獲得多項科技大獎。
至今為止,年僅37歲的趙健共參與了11座已完工大橋、21座在建大橋的建設——廣州明珠灣大橋、石首長江公路大橋、三門峽黃河特大橋……每座大橋建造的背后,都有趙健及其團隊提供的技術支持。
“青年向上,國家向前”,趙健常對身邊的青年同志們說。如今,時代在發展,技術在進步,掌握新時代技術密碼的一代代青年人才挺身而出,用脊梁撐起了一座又一座通往勝利和強盛的橋梁,造就了“逢山鑿路、遇水架橋”的精神擔當。趙健如是,千千萬萬扎根在基層一線的大橋局青年兒女亦如是。
時代在變,青春的責任與擔當始終不變。我們信守著同樣的精神,懷揣著同樣的夢想,正為祖國的橋梁事業發展,昂首奮進!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