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京唐鐵路正式通車運營。一列列和諧號列車,如期而至,從頭頂穿過,從眼前飛過,殊不知,這一條高速鐵路,承載著多少快樂和憂傷,傾注著多少建設者的心血和汗水,托起了渤海及京津冀區域多少人的希望和夢想。
春風拂面,和煦的陽光里,一個帥小伙抬頭望著眼前飛馳的和諧號,露出一絲絲微笑,他就是畢業于華北理工大學土木工程專業“95后”——于洪濤。2019年8月,他心懷夢想、朝氣蓬勃地背著雙肩包進入到了寶坻軌道板預制場,從此,開始了他與高鐵軌道工程的故事,這是他工作以來參建的第一條高速鐵路——京唐城際鐵路。
運用3D檢測軌道板外形(李志強 攝)
用汗水譜寫青春年華
在玉田南站有砟軌道施工時,于洪濤負責軌道數據分析整理,配合北京局大機搗固。露天現場就是辦公室,他把電腦帶到橋面上,搗完一遍就測量一遍數據,當場用電腦處理轉換數據進行分析處理,然后將數據傳給搗固人員,指導下一次搗固方案。北京局搗固機只在標段內停留兩天,大機搗固需要連續作業施工,為了趕工期、搶時間,他不但在現場辦公,并且吃在現場睡在現場,中午頂著暴曬的烈日,晚上借著微弱燈光,蚊蟲叮咬已成家庭便飯,只為趕在大機作業前提供一套可靠精準的數據方案。正是靠著這一股勁頭,鏖戰兩天兩夜,他終于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地完成有砟軌道數據分析整理工作,通過了工務段的驗收,獲得唐山工務段線路領導的好評。
配合大機搗固連續作業(李曉蕊 攝)
用創新提升施工實效
2020年夏,于洪濤首次參與線下施工。在底座板施工過程中,工人抱怨說:“這個排水坡收面太累了,又讓我們收一下拿坡度尺測一下,根本忙不過來,萬一灰干了就收不過來了?!贝_實,這種方法不僅費力而且控制精度不高,嚴重影響工效,假如過了混凝土的最佳收面時間,后期為了保證排水坡坡度還會涉及打磨混凝土面,費時費力,且縱向標高控制不好容易高低起伏,易造成后期自密實混凝土灌注漏漿。為了提高工效,于洪濤深耕現場,創新設計定制收坡長度250毫米、6%坡度的“H”型簡易工裝,同時在底座板側模上用雙面膠帶標記底座板放樣后的標高,混凝土澆筑時按照雙面膠標記進行散料,隨后工人手持工裝進行收面一次成型。這種方法不僅操作簡單,還提高了施工工效以及施工質量。從此,他也成了工人眼中的“香餑餑”,工人們一見他就說:“于工抓緊再給我們創新一下,弄點省勁兒的工裝出來?!?/p>
用精心耕耘每項工作
于洪濤參與的京唐鐵路線路臨開通前標段內列控數據編制,是開通的重要前提。這項工作繁瑣且復雜,因為其中一項表格就涵蓋了上萬條子目,所需要填寫的有關內容涉及四電以及信號專業。當時,他剛開始接觸這項工作,積極參加工務段組織的培訓,不斷地學習各種專業知識,不斷地鉆研技術規范和標準。由于數據編制涉及內容極具有專業性,需要各個標段各個專業相互協調共同完成,所以業主要求各個標段都去唐山工務段集中辦公。那段時間,于洪濤幾乎是泡在工務段里,每天翻閱大量圖紙、規范以及技術文件,整理數據分析編制,每天一干就是12小時。經過前前后后差不多一個多月的努力,數據最終通過了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唐山工務段、北京局等各級審核及批準,為京唐鐵路運行提供了軌道上技術數據支撐,他的臉上也終于露出了久違的笑意。
京唐鐵路玉田南站(李曉蕊 攝)
擇一事終一生,用匠心譜華章。于洪濤有著平凡的名字、平凡的面容,背后卻是不平凡的堅持與勇毅。在一線默默耕耘,對技術精益求精,對事業充滿希望,他用辛勤的汗水凝寫成一個大大的“奮斗”二字,詮釋了新時代青年賡續鐵兵精神的擔當和品格。正因為這種擔當,他先后兩次被評為公司先進工作者、優秀共青團員。
【編輯:顯正】
相關新聞